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最后,我们都没追上



     看到有人说孙燕姿为《六弄咖啡馆》唱的主题曲《半句再见》并没有如《那些年》和《小幸运》有击中人心的歌词,有让人不断回拨的魔力,但我独爱《半句再见》的歌词,听了数遍,哭了数遍,或许我真的真的是藤井树的脑残粉吧?

    也看到报道说,一些情侣因为戏中的一句:“爱不会因为距离而脆弱,人才会”而分了手,我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所想,但说实话,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并没有想要分手的冲动,只是让我想起那青涩的回忆。令我深刻的不是那一句,而是心蕊在咖啡馆和小绿对手戏时说的那句:“距离让差异变得更明显。”

    其实,我们从来都知道彼此之间的差异,不管是在一起前,在一起后,还是分开以后,然而血气方刚的我们又怎么甘于败给差异呢?关闵绿和李心蕊不管在任何方面都充满差异,家庭方面关闵绿的家庭关系复杂,心蕊的家庭背景不管在电影还是原著都不怎么提起,但根据她的行为可以感觉她的家庭应该是那种小康之家;关闵绿是那种会担心考不考得上大学的学生,李心蕊则是肯定考得上,而且是考到目标的那种;关闵绿在爱情里,心蕊就是他的全部,但心蕊想看更大更远的世界。在最初的时刻,两人本来就不适合,但爱情把他们凑到了一起,注定了最后心痛的结局。

    我承认,最健康的爱情是两个人一起进步,但进步的前提是两人本来就处在一个差不多相同的位置,步伐才会得到一致。最初的设定,小绿早已差了心蕊一大截,同时心蕊也在不断地进步,于是小绿跑得很累,很努力很努力地跑才触碰到心蕊一点点。于是,当心蕊说担心毕业后不同大学会影响感情,小绿拼了老命终于考上大学,但还是差了心蕊360公里。于是,当心蕊说,想和小绿到外国开一家学习咖啡技术,开一家咖啡店,并且痛骂小绿为什么不能看远一些,小绿带着失落的心情,明明隔天考的是数学,但他还是读了一整天的英文。于是,当心蕊说喜欢那只折耳猫,小绿拼了老命打工赚钱,最后为了缩短距离买了两架手机,而学长抢先一步买下了折耳猫,小绿终究赶不上。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恋人毕业后就面临分手吧?然而,这也是初恋最令人刻骨铭心的部分……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差距,也因为爱情能战胜一切,所以一个劲地往前冲,冲到体力匮乏,冲到一无所有,但往前冲的速度终究比不过人心转变的速度,那又是何其心痛,何其无奈。

   不是找理由,但心蕊不是绿茶婊,只是大家都太年轻,总会不自觉放大自己的部分,于是明知道小绿的努力,但也忽视不了自己的孤寂,然后两个人就错开了……

   曾何几时,自己也为了一个人去看足球,去听英文歌,但当时我终究没喜欢上。我没追上他,他亦然……我的青春没有那些年那么遗憾累累,也没有我的少女时代那么血气方刚,只像《六弄》一样,是一篇写不成的断章……

实习生活的美好


       我真的很庆幸,决定回到槟城实习,也很庆幸来到这个实习单位。

       这天下午休假天,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通常选择窝在家里的我,因为要配合采访对象的时间,还是动身踏出了家门。出门前想到乔治市那塞满车的路就头疼,但结束采访后,我却为走了这一回感到庆幸。

       下午4.15分来到了Hin Bus Depot,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说来惭愧,从小其实不爱到处走,又或者是因为家人担心不允许一个女孩子自己搭巴士到处去,同时自己也没胆量偷偷往外跑,所以我住在小岛,却没有好好到访小岛的每一个角落。


(照片摘自网路)

     艺术廊就在大马路旁,不过没仔细看真的不会注意到,愚钝的我拿着谷歌姐姐,才确定了采访位置,因为清楚自己的迷糊于是提早出了门,和对方约了4.30见面,但4.15分就抵达了。步入室内发现里面真的是另一番天地,还没有见到采访对象,心里就一阵愉悦。

(照片摘自网路)

    再往深一点前进,我的采访对象就在眼前,今天我要采访的是一位餐车老板Jimmy,一个很Nice人。听着老板诉说他的故事,我仿佛回到中学当校内记者的时光,在一个地方坐下,优美的环境,健谈的受访者还有有趣的经历真的是一种享受,完全感觉不到工作的氛围,那种感觉从中学喜爱至今,原来没有变过……

    老板请我和摄影师喝了一杯拿铁,畅谈了好一阵子。原本是某家工厂经理的他,工作多年后,决定为自己闯一闯,于是开始了他的餐车生涯。妻子成为他背后的助力,从去年10月开始正式营业至今。说真的,虽然有时候由于距离问题无法亲自采访,只能透过电话或电邮沟通,不见面的确有其方便之处,但我还是喜欢这种坐下来聊天的感觉。

   结束访问后,我就在艺术廊到处走走,那里设有一家咖啡馆,一辆餐车,一个空间让人贩卖一些有趣的商品,还有一个放满画作的空间,走在每一个角落都让我感到平静,商品区马上就吸引了我。可能为时已晚,所有小当铺开始收拾回家,只留下几档仍在营业,最角落放满明信片和画作的小档口让我停下了脚步。

   小档口是Bus Hin Depot的老板开的,桌上摆满了各种明信片和艺术品,徘徊多时,最后买下的明信片是艺术家Marni Zainodin的手绘明信片,看到这些明信片,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起男友姐姐对明信片的喜爱,买了下来也是想送给她。原本打算直接拿给她,最后决定以邮寄的方式赠送,或许更有意义。

    


    人生的处女明信片就这样诞生了,剩下的两张打算剪刀本人后才直接赠送。由于上面的画作是ink pen art,真的很担心在邮寄的过程中遇水散开了,但是,不试试看又怎会知道结果呢?

   离开前,Jimmy向我跑来,递给我三包饼干,这是他和太太亲自做的手工饼干,因为刚刚的拿铁还在肚里,手工饼干只能留待明天品尝了~

    由于访问的关系,我并没有拍照记录,加上想好好感受那里的环境,于是也放弃了拍摄四周的念头,只有老板在访问结束后送给我们的烤饼干,还有我在那里买的明信片。

   每样事情都会有自己喜恶之处,这份工作也是,但至少这部分的美好令我回味。因为这份实习经验,让我更加了解槟城的美好,听见美丽的故事,遇见美丽的人,我想什么都值了。

   倒数一个月,但愿在最后的四个星期,遇见更多美好=)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心灰


     经常在思考自己之前为什么停笔写作,除了因为看书少了,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基于那种无力感。是那种非常非常非常无力之感……

    上了大学后,发现自己太渺小,甚至自认为写作不错的我仿佛是个屁,写出的文章、歌词、诗也仿佛是个屁,特别是在看过各文学奖得主、作家和身边朋友的作品后,发觉自己什么都不是。男友说,我的文字很实在,但总是少了那些富有文学性、想象力的修辞,我明白他在说什么,也读了不少这些作品,但却无力写出这样的文章。

    我想,我就是一个慢行者,以龟速的脚步走着文学这条路,过程中读了许许多多文学的砖块,吃了不少文学青菜,但大出来的都是屎。那些修辞,我看了不少,也并非什么雕琢的词汇,总会失落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简单却富有意境的修辞在写作之时,却偏偏想不到?
虽然重新开始执笔,但仍然写不出这些,虽然开始阅读越来越多文学作品,但这一切优美的文字却无法化为自己的精华。

     上个星期终于交出了一份一万多字的作业,在截止日期前交了出来,这是第一次,我写了一万多字的完整故事,可能在此之前我曾写过更多字的故事,无奈从不完整……终于写出来,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交出去后,回望别人的作品,却觉得遥不可及,感觉自己写着的是一对被淘汰的文字……今次……估计也是无望。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说到“遗憾”


        那天早上,载好友回家的路上,谈及“遗憾”这回事。她说,面对爱情,她总是有众多顾虑,所以到处躲闪,她不太喜欢这样的自己,也因此留下不少遗憾。

        出国读书前,一个朋友对她提出暗示,她知道对方的心意,但是她拒绝了。因为她害怕远距离爱情太脆弱,当然还有其他考虑。拒绝以后,她上了飞机,突然一阵酸,才警觉自己对对方也动了心,但是她错过了……遗憾就这样开了花。

       我想了一想,问她,如果当时你选择了和对方在一起,明明知道时机不对,明明清楚彼此有些不合适,那么在一起后,互相伤害后,你又会不会后悔当初选择和对方在一起呢?她静默许久,才道:“也对,至少现在我们还是朋友。”

       人是善变的动物,曾经说自己没有遗憾的我,在与好友交谈后,参加了中学同学的小小聚会后,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没有遗憾的人……

       面对投缘之人,因为知道自己的外观不是对方喜欢的类型,于是却步了。我遗憾,遗憾当时没有好好面对的情感,只是一味逃避,然后最终渐行渐远。再回头想,面对前男友也不是没有遗憾。是的,我曾经很努力地去付出,也很努力去爱,但我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成熟地去解决与面对问题,在感情中少了一些包容与体谅,更没有好好地分开,好好地说再见……

      遗憾是一种让人心痛的美,因为遗憾,所以人们才会喜欢追忆过去。但是,如果给我一次机会,重新回到我遗憾的时候,我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吗?我想,还是会的……如果不是现任男友的开导,又怎么会发现自己从前的不成熟呢?

      冥冥中,我们的生命里早已注定谁会留下,谁会离开,谁会爱上,谁会错过……所以,就让遗憾成为我的养分吧,埋在土壤之中,化成我另一段文字,都好。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Malaysian Boleh Masuk

       


        你碰过这样的光景吗?
       

       上大学后乘搭渡轮来回槟岛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今天是第一次,从北海涌入槟岛的乘客多到从等候室排队到有些距离的斜坡上,这个景象不得不令我吃惊。心想:也对,公共假期嘛,人多正常,只是平常公假不爱出门,所以有些大惊小怪。

        好不容易,队伍往前移动了,但是人太多,我并没有顺利进入售票处,心想:好吧,那就再等下一趟。只见维持秩序的人员从等候的队伍中请老人,保障人士,孕妇与小孩现行进入。于是队伍又往前移动了不少。眼前有个警卫问了排在我前面的几位年轻人:

       "Malaysian ke?"

       年轻人都点头称是。

       ‘’Malaysian boleh masuk"警察对他们眨眨眼,小声地说。于是队伍又往前了,我也因此往前行,刚刚的警卫再次提高声量对我身后的队伍道:‘’MALAYSIAN BOLEH MASUK!!!"

       来到另一个关卡,警卫同样让马来西亚公民通过关卡,终于付了渡轮费用来到等候室。和我们一起顺利通过的,还有来槟城观光的外国旅客,剩下的乘客有的皮肤黝黑,有的皮肤白皙,口里说着我们即熟悉又陌生的语言,他们被隔离在高高的围栏之后,几个警卫挡在前面,就好似囚犯一般,而我没有勇气抬头,看他们一眼,默默跟着队伍往前行。

       在等待的五分钟里,另一个警卫叫乘客们进入提供小孩,老人,孕妇和残障人士的专属区域,我心里气愤,为什么这个警卫要破坏规矩呢?定睛一看,发现这道门开得比往常久,他们用这种方法,让国民和外国乘客优先上船,等人走了七七八八后,才开另一道门让剩下的外劳通过……

       老实说,我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其实有小小暗喜,自己因是大马公民而剩下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却为那被挡在围栏后的外劳感到愤愤不平……

      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是极为愤怒,却又因为身份没有保障只能吞声忍气。为什么他们同样付了RM1.20的渡轮费用,只因为身份不同,只能眼睁睁看其他人插队?他们的时间不是时间吗?他们的生命比我们低了一等吗?

     如果换了另一个方式又如何?假设警卫说的是马来人请出列,那么身为非马来人的你会不会愤怒大骂?为什么?因为你觉得人人平等?那么为什么外劳要接受这样的待遇?因为他们不是大马人?那为什么同样不是大马人的外国游客却能优先通过?因为他们带给我国经济来源吗?说到底,就是双重标准,再说得白一点,他们就是命贱,是这样吗?

      他们并没有占了谁的便宜,但是面对这样的双重标准,不平等待遇,却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默默忍受更好的解决方法了,愤怒只会带来更糟的后果。但是,没有谁的生命凌驾于他人之上,也没有谁的时间比其他人宝贵,就算是外劳。

      生平第一次,离“阶级”二字如此靠近。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踏入感知


     “我想我是一个肤浅的人,不但肤浅,而且只顾自己的感受,所以看不见别人的感受,对吗?”那天下午我对他说道。会出此言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文字里总少了点什么,他说节奏太快了,一切的镜头闪得太快,让人无法消化故事的脉络,也无法投入其中。

      最近正筹备着参加文学比赛,停笔了这么多年,重新动笔,难免生疏。写了三页的开头,给男友阅读,因为自己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自己有些冷冰,而且少了些什么,却总想不通是什么。于是,听了他的评语后,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学老师不欣赏我写的抒情文,说我文字中少了些什么,却没有真的告诉我那是什么。

     原来……是少了细节。每当我书写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出现故事的画面,却忘了读者无法看到我的想象,只能依靠那一颗颗方块字,拼凑成属于他们的想象。所以,我常常忽略了读者的节奏,认为读者跟上我的思维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忽略了很多细节。男友听了我的结论后,只是笑了笑,说:“不,你不需要去关注别人的感受,而是更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关注一切自己触碰到的,看见的,听见的,然后变成自己的养分。”

    自从开始实习后,我学会观察,观察别人的妆容、穿着搭配、发型;品尝食物的时候,学会慢下来,感觉味道的变化,慢慢记得口中每一份滋味,然后消化后写成文章。男友的一席话,则让我开始更关注自己的感受,慢下来,记得生活的每分细节……

   才发现,当更加专注去听、看、触摸以后,世界似乎不再乏闷,因为每一道闪过的光影都能成为自己的素材,就算手上什么都没有,还是有许多事情可做。

     我对自己说:欢迎来到感知的世界。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他是我的米饭


        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很缓慢的人,喜欢慢慢地走路,慢慢地看书,慢慢地写字,还有,慢慢地发呆。生活让我加快了脚步,太多事情要面对,让我渐渐遗忘慢慢地享受一些事情。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不再看书,不怎么写字,甚至连发呆都觉得奢侈。那段时间里,并没有多少快乐可言,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日渐腐烂的空盒子,因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皮层底下的空洞,所以说话越来越大声,费劲心思想展现自己的聪慧,但是每当说话时,皮层下总会不断传出反弹声,好似有个人在我体内拿着乒乓球丢着我体内的墙壁,很清脆,也很讽刺。

      三年,大学生涯的三年,没有好好读书写字真的是一种挥霍,直到遇见他。大学一年级,也就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年(第一年是基础班),我遇上了他,认识一个月就决定在一起,到现在都很庆幸自己的冲动。他和我好似同样的人,观念上相同,但观点上互补,我们都会关心政治,但是政治立场偶尔会不相同,这时我们便会来一场交流;我们都读中文系,但他主攻历史,我主攻文学,于是我在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审查与分析历史的技巧,他在我身上学会了如何鉴赏文学艺术。

      他是一个书迷,很喜欢看书,很疯狂买书,书局、书展常常是我们约会的地方,虽然很老套,但是他渐渐把我带回已经遗忘三年的自己,慢慢找回那个喜欢慢慢走路、慢慢看书、慢慢写字、慢慢发呆的汪卉婕。于是,在跟他在一起的几个月后,我开始买书,跟他在一起大约一年后,我重新拿起书本为自己阅读。

     我们之间的相处并不沉重,常常很爱聊低级话题、黄色笑话,但有时候则会严肃地聊起政治课题,交换观点、聊起学术问题、聊起文学。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觉得很幸福,幸福的是能找到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灵伴侣,从最低级的话题到严肃的课题都能聊个天花乱坠,却又不是卖弄经验的聊法,而是真心地交流。我们都不是主观很强,不会有谁要求对方一定要接受自己的观点。

      慢慢地,我重拾写字的能力,虽然生疏了点,但是有字可写的感觉真的很美好,我写得满意的便会让他看,然后分析自己的弱点与强项。我以为他本来便是有鉴赏能力的人,但他告诉我,其实他是从我身上学来的,而如今这样的他却成为了我的助力。

     我们都不完美,但却让对方变得更完美。=)

      和凡在一起六年,這六年來我改變了很多,我們也一步步趨向穩定。凡是一個讓我很感動的伴侶,在一起的日子裡,好幾度都有一把聲音告訴我:就是這個人了,在離開馬來西亞到台灣唸書前,好幾次我也對他說,不如我們註冊吧。凡說過,台灣有很多像他一樣的男生,或許我會發現他其實也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