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 星期五

像不小心被染色的宣紙,最近有點憂鬱


       只有耳聞卻素未謀面的師長逝世第五天,網絡上仍然會看到學姐分享跟他有關的長文,雖然很長,但每則都會讀完。讀完後,總會感歎“真是位有趣的老師”,然後接下去的念頭便是“可惜已經沒有機會認識這麼有趣的他了”。即使從未相遇,但仍然會對有關他的一切感興趣,這的確有點怪?

        傷感就像被打翻在宣紙上的藍色液體,藍色會順著宣紙的纖維滿滿擴散,直到液體完全被宣紙吸收。如果打翻的不是一杯藍色液體,而是一罐、一壺、甚至一桶,放在宣紙旁邊的其他宣紙也會被染上藍色。我想,我就是那張放在旁邊的其他宣紙,明明不認識、明明不需要悲傷,卻被學姐們打翻在網絡上的藍色液體染了色。有點憂鬱之餘,也感到好奇。究竟是具有什麼樣的影響力,讓學生們可以如此悲傷、如此懷念,而我身邊有這樣一位老師嗎?

       生命中的確有幾個讓我心懷感恩的老師,但我並不是喜歡粘著老師的人,一來因為自己慢熱,二來覺得這樣很難看,所以其實,沒有什麼會向她掏心掏肺的老師。有時候,蠻羨慕學姐們,有這樣一個特別的老師走過她們的生命,但同時也覺得,自己無法有那個福分,擁有如此深厚的師生情誼。

養成長期的習慣

        這兩年在努力培養一些長期的習慣,例如每天記賬、睡前寫一篇文、定期敷面膜、早餐後吃維生素、睡前看自己想看的書、定期運動、不吃微波食物、寫日記等等等……這些習慣看似瑣碎,但如果不好好訓練的話,以上提到的種種其實沒有一樣能持久。

       就拿敷面膜來說,我從11歲就開始擦保養品,但在大學期間突然怠惰了,幾乎有幾個月不怎麼擦保養品,而主要原因是懶惰。雖然在大學畢業後,重新維持了擦保養品的習慣,但買了一堆面膜,還是無法做到每週至少一次敷面膜。敷面膜如果沒有定期,其實敷了也沒有太大功效,因此為了跟歲月抵抗,定期敷面膜是需要養成習慣的。

       早餐後吃營養,過去因為母親每日都會在餐桌上放好,所以都會吃,但在我離家年大學後,脫離了母親的管制,便不再定期吃了。寫日記的話,從小到大都從未成功。

        目前看來,養成結果最成功的應該就是每天記賬的習慣了,從出社會工作到如今念研究所,起碼能做到每天記賬,就算落了一天,隔天也會補上。至於定期敷面膜、定期運動、不吃微波食物、每週洗衣、每月換床套是今年的新年目標,目前維持了四個月。這個星期則開始要求自己能在睡前寫一文、每天都吃維生素、睡前看自己想看的書。

        漸漸發現,若要讓自己活得越來越像個大人,且越來越精緻,為自己制定一些長期習慣,並好好維持是必須執行的一環。維持習慣,不但能從特定習慣中獲取益處,也能克服自己的懶散。但矛盾的是,當我越活越有規律時,總會覺得會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年齡越來越大,想到這裡,不禁又悲傷起來。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關於死亡


     死亡像什麼?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與昨天聽到某位只聽過名字,看過照片,卻從未真實見過面的老師的死訊脫不了關係。第一個學期便聽說那位老師身體不太好所以原本教的科目改為另一位老師教,然後在四月的第一天就透過新聞得知了他的死亡。死,不是因為身體不太好而病死,是因為不小心在家中摔倒,死了。

     死了,是這世界上最冷漠的宣判,在說“死了”以後,往往就以句號告終,頂多說他留下了什麼財產、妻小、遺物,但死這件事情,在說“死了”以後,能轉變為“不死”的機率幾乎為零,沒有回頭的餘地。難怪有人說:死亡是最公平的。的確,不管什麼身份,誰都逃不過死,不管如何規劃,死亡說來就來,在我們的控制之外。

     這兩天,在走路,在看書,在望著天花板,在捷運,我都在想“死亡是什麼”。對我來說,一個人死了,就像破掉的泡沫,在這個世界上完全地消失,走到的確任何一個角落都找不到、聽不到此人,留了一副冰冷的軀體,但除了把他埋了、燒了沒有太多選擇。感覺是一份悲傷的空虛,在你不注意之時,他就離開了。

     於是在回宿舍的路上,我分別發了同樣的信息給男友和最好的好友,問他們:“對你來說,死像什麼?”。男友說,死向隧道,你不知道進入了會不會有出口,出口會怎樣。他說,人的魂魄或許在死的那一刻便會裂成很多塊,有的化作蝴蝶回去看家人,有的通往地獄,有的和其他人的碎塊拼湊在一起,投胎成另一個人……

    如果死亡真是如此,那麼死亡應該是美麗的吧?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就算喃喃自語,也不想拋棄寫字的自己


      最近開始睡前看村上春樹的書,這幾天看的是《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才發現原來村上春樹30歲才寫了第一部作品,33歲才開始跑步,然後一跑就跑了二十幾年。看著看著,突然有一把聲音說:“不如恢復寫部落格的日子吧”。

     14歲開始寫部落格,一年可以寫超過一百篇,平均每三天寫一次,直到中學畢業為止算是我寫部落格的巔峰時期。後來上了大學,開始明白什麼是創作時,寫字便越來越小心翼翼了。而這份小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強烈,文章也越來越少,草稿寫了一堆,發佈的卻少之又少。或許是因為越來越渴望被認同,越來越有意識地想創作點什麼,寫字反而不純粹了……對,你注意到了,我說的是寫字,不是寫作。

      因為期盼自己能成為一個寫作者,反而寫字的能力被剝奪了。那種不經過太多思考就寫下來的文字,因為渴望被認同而漸漸消影,其實真的很令人悲傷。村上春樹說,自己不是一個天才型的作家,一直以來都是靠努力和幸運才走到今天,那我呢?如果村上春樹第一次寫小說就得到新人賞也不算是天才型作家,那我呢?自艾自憐之餘,突然想起自己在中學畢業後便漸漸拋棄寫字的習慣,感覺自己需要負起一些責任。

      記得以前和男友說過,寫字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很多複雜的事,在寫下來的過程中便自行消解了。這一直是寫字對我的意義,然而在生活越來越複雜的歲月裡,我寫的字卻越來越少了,尤其在開始研究生涯以後。當一個人越來越強調自己的生產力,不再做不事生產的行為,那也意味著有些情感已漸漸消失。當上全職的研究生後,每天滿腦子想的都是“進度、進度、進度”,寧願在休息的時候不斷地滑動手機屏幕,也不肯寫下與自己對話的字,這樣真的走得下去嗎?

       所以,我決定從今天起,把寫字作為入夜後的休閒活動之一,就算是喃喃自語,自言自語,都寫一寫,好讓自己不會忘記寫字的感覺。

      和凡在一起六年,這六年來我改變了很多,我們也一步步趨向穩定。凡是一個讓我很感動的伴侶,在一起的日子裡,好幾度都有一把聲音告訴我:就是這個人了,在離開馬來西亞到台灣唸書前,好幾次我也對他說,不如我們註冊吧。凡說過,台灣有很多像他一樣的男生,或許我會發現他其實也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