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教师日记:诱因可以是为孩子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直到今天我才肯承认,我的的确确是一个过于理想主义的人。最近,我其实常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对学生要求太高了,想了很久都得不到结论一直到刚才才有了眉目。

我上了一堂长达8小时的课程,一位来自台湾的宋怡慧老师,让我意识到我并没有把自己调到与同学同一个位置上。她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

学校办了一场“每个人是一本书”的活动,邀请学校老师以一本书的姿态让学生外界。有一位特别严格的老师也参与了这项活动,但是没有学生肯去借他。于是,宋老师便和她的学生约定,如果去“借”了那位老师,他们就能得到证书、糖果和一些额外奖励。想当然地,学生便开始踊跃去“借”那位老师,整整30人。那位老师很惊讶地去找了宋老师,宋老师也没戳破,反倒和他说:“你好厉害哦,我才有两个人‘借’我而已。”为了不负众望,这位老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月,为这30位学生准备了非常非常精彩的故事。

原来,这位老师来自一个乞丐家庭,因为从小生活艰苦,所以他过得特别严谨。台湾的丧礼有聘请外人来哭丧的习俗,每回父亲在为别人哭丧后都会将丧礼的食物带回去给他们吃,他就是吃这些食物长大的。

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老师原来有这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故事结束后,在场的听众都泪流满面,早已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了那些奖励而来。那场说书会结束后的一整整一个礼拜,参加的同学都格外珍惜食物,把家里煮的每一餐都吃得精光。

可见,诱因是必要的。我常常会责骂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奖励,才能去做一件事情?为什么不愿意思考?为什么在问他们问题时,班上便成了一座满是死鱼的湖泊?为什么他们不肯自动自发?为什么就是不肯改进?我有很多不满,我唾弃拿事物诱导孩子的教育方式,为什么他们就这么的功利主义?我痛恨这种功利的态度,也害怕自己在这个功利的大染缸里,被染上功利主义的颜色。

但是,这么多的不满,真的能够改善这个功利社会吗?每每遇到我看不顺眼的情况,我第一个就是露出不解的表情,然后开始讲大道理,学生真的听的进去吗?只是短短的四个月,我发现:

好像是不行的。

如果,当时宋老师没有诱导学生去“借”那位不受欢迎的老师,没有人借阅的情况下,这位老师还会用心准备吗?或许会,或许不会。如果,学生没有因为宋老师的利诱,踊跃去“借”这位老师,他们会有机会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吗?

诱因,原来也可以成为一个机会。给那些拒绝改变的人们,一个接触另一个世界的机会。只要善用诱因,我们便能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要的方向去。即使讨厌这个功利的社会,我们也需要接受自己是功利社会的一份子,并迎合他们功利的想法,利诱他们走入我们的非功利思想之中。如果一味地自命清高,要求学生爬到和我们一样高的楼层,又有多少人肯爬上去呢?


我想,我要改变的是我对“诱因”的成见,并保持那颗非功利的心。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和凡在一起六年,這六年來我改變了很多,我們也一步步趨向穩定。凡是一個讓我很感動的伴侶,在一起的日子裡,好幾度都有一把聲音告訴我:就是這個人了,在離開馬來西亞到台灣唸書前,好幾次我也對他說,不如我們註冊吧。凡說過,台灣有很多像他一樣的男生,或許我會發現他其實也不怎麼樣,...